| 序號 | 學年度 | 指導教授 | 作者 | 論文名稱 | 
| 151 | 99 | 陳建民    樊中原 | 康文瑤 | 後冷戰時期中共南海政策 | 
|
| 150 | 98 | 樊中原    洪孟啟 | 張聖源 | 從中共政治繼承評估十八大人事走向 | 
| 149 | 98 | 范世平    駱芬美    唐彥博 | 于達同 | 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對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 | 
| 148 | 98 | 藍三印 | 周金平 | 金門縣警察局基層警察人員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 147 | 98 | 樊中原 | 陳建志 | 我國警政機關反恐機制之研究 | 
| 146 | 98 | 駱芬美    范世平 | 江美淑 | 大陸配偶面談政策之探討 | 
| 145 | 98 | 樊中原    范世平 | 曹惇惠 | 中國大陸推動制定資通訊科技技術標準之研究 | 
| 144 | 98 | 虞義輝    范世平 | 李家河 | 中共反恐機制建立與運作之研究 | 
| 143 | 98 | 陳建民    吳宗器    樊中原 | 陳世偉 | 中國大陸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之研究—以廈門地區為例 | 
| 142 | 98 | 范世平    駱芬美 | 許鵬翔 | 中國大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之研究 | 
| 141 | 98 | 吳鯤魯 | 吳佳珍 | 台灣專技移民與投資移民之政策研究 | 
| 140 | 98 | 宋筱元    樊中原 | 郭大恆 | 女警擔任警勤區工作問題之研究─以臺北縣女警為例 | 
| 139 | 98 | 樊中原    邱垂正 | 蔡顯權 | 全民國防理念下的防衛動員制度之研究 | 
| 138 | 98 | 藍三印 | 翁靜儀 | 兩岸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以金廈為例 | 
| 137 | 98 | 樊中原 | 蔡承裕 | 獨居老人防火避難行為之研究-以金門縣烈嶼鄉為例 | 
| 136 | 98 | 吳鯤魯 | 簡鴻智 | 大陸配偶對台灣民主價值之認知~以金門縣為例 | 
| 135 | 98 | 陳建民    樊中原 | 呂俊翰 | 基層警察機關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金門縣警察局為例 | 
| 134 | 98 | 席代麟 | 金美娟 | 中共多邊外交戰略之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 | 
| 133 | 98 | 席代麟 | 曹逸雯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之研究 | 
| 132 | 98 | 劉廣華 | 阮南豪 | 中共空軍現代化對台海安全影響之研究 | 
| 131 | 97 | 許志嘉 | 林啟成 | 「不對稱作戰」思維與中共對台軍事戰略之研究 | 
| 130 | 97 | 樊中原 | 邵維強 | 金門設置博奕產業之可行性研究-經濟效益分析 | 
| 129 | 97 | 樊中原    范世平 | 劉永士 | 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灣未來政黨政治之影響 | 
| 128 | 97 | 樊中原 | 李淑惠 | 我國政府對投資大陸產業管制之研究 | 
| 127 | 97 | 許志嘉 | 邵嘉玲 | 胡錦濤時期中共軍事外交政策與作為 | 
| 126 | 97 | 許志嘉 | 吳政德 | 1990年代中共軍事現代化與美日安保體制之研究 | 
| 125 | 97 | 樊中原    邱伯浩 | 李鴻璋 | 中共武警經濟建設角色之研究 | 
| 124 | 97 | 樊中原    謝立功 | 張日旺 | 台灣安非他命類興奮劑危害與防制之研究 | 
| 123 | 97 | 黃秋龍    樊中原 | 黃文麟 | 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以建構主義為解釋途徑 | 
| 122 | 97 | 樊中原 | 詹程翔 | 中共對非洲的石油開發戰略-以蘇丹為例 | 
| 121 | 97 | 許志嘉 | 侯明志 | 胡錦濤時期中共文化外交之研究-以「孔子學院」為例 | 
| 120 | 97 | 樊中原    耿曙 | 陳志榮 | 中共菁英政治制度化與權力轉移之研究 | 
| 119 | 97 | 樊中原 | 李宗盈 | 胡錦濤主政時期中日關係之研究(2003-2008年) | 
| 118 | 97 | 許志嘉 | 何永信 | 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建構之研究 | 
| 117 | 97 | 許志嘉 | 呂中華 |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可行模式之研究 | 
| 116 | 97 | 范世平    樊中原 | 盧水泉 | 基層女警執行派出所外勤工作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所屬派出所為例 | 
| 115 | 97 | 樊中原    耿曙 | 陳曉玲 | 其實我們沒有不同-大陸與外籍配偶子女自我認知與學校適應之差異 | 
| 114 | 97 | 樊中原    紀俊臣 | 陳金增 | 金門「小三通」效應及發展之研究 | 
| 113 | 96 | 范世平 | 周天傑 | 開放大陸人民來臺觀光政策安全管理之研究 | 
| 112 | 96 | 樊中原 | 蔡貽品 | 我國實施「全民國防教育」意義與功能之研究 | 
| 111 | 96 | 樊中原    范世平 | 蕭龍洋 | 社區犯罪基圖對於警察機關預防搶奪犯罪之研究-以臺北市中正第二分局為例 | 
| 110 | 96 | 樊中原    范世平 | 胡嘉林 | 我國入出境管理組織變革之研究—從「入出國及移民署」成立探討 | 
| 109 | 96 | 席代麟 | 崔曜丞 | 台北市議員選民服務之研究-以第九屆為例 | 
| 108 | 96 | 許志嘉 | 袁啟中 | 2000年後日本防衛政策之研究 | 
| 107 | 96 | 樊中原 | 王石堆 | 小三通後金門人對中國大陸社會信任之研究 | 
| 106 | 96 | 樊中原 | 黃惠猜 | 中國大陸地方稅制改革之研究 | 
| 105 | 96 | 藍三印 | 張華中 | 基層海巡人員工作壓力、身心健康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金門岸巡總隊為例 | 
| 104 | 96 | 樊中原 | 張輝銘 | 二000年後的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 | 
| 103 | 96 | 藍三印 | 陳連對 | 地方政府基層採購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 
| 102 | 96 | 席代麟 | 林輝倫 | 臺北市議會法規委員會之研究 | 
| 101 | 96 | 耿曙    樊中原 | 劉麗娟 | 「助手」或「黑手」?大陸台資企業協會功能之研究 | 
| 100 | 96 | 吳鯤魯 | 陳先發 | 以全球化觀點分析大陸市場對台資銀行的機會與威脅 | 
| 99 | 96 | 樊中原    許志嘉    王綺年    耿曙 | 褚耀昌 | 中共權力繼承制度化與政權穩定之研究 | 
| 98 | 96 | 樊中原    耿曙 | 潘益田 |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策略與台灣民意之研究 | 
| 97 | 96 | 樊中原 | 張文助 | 基特班基層警察人員養成教育與任務工作之研究 | 
| 96 | 96 | 樊中原 | 顏邦新 | 中共海洋戰略發展對東協區域安全之影響 | 
| 95 | 96 | 范世平    樊中原 | 邱瑞兆 | 中國大陸和諧世界外交政策之研究 | 
| 94 | 96 | 許志嘉    陳毓鈞 | 彭志平 | 政府對兩岸重大事件處理模式之比較與分析-以「特殊國與國關係」與「一邊一國」為例 | 
| 93 | 96 | 樊中原    范世平 | 謝志坤 | 中國大陸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角色功能之研究 | 
| 92 | 96 | 樊中原    范世平 | 初明德 | 中國大陸行政機關公文制度之研究 | 
| 91 | 96 | 樊中原    范世平 | 林宗瑤 |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北韓外交政策之研究 | 
| 90 | 96 | 許志嘉 | 劉淑君 | 和平發展戰略下中共對台策略之研究 | 
| 89 | 96 | 許志嘉 | 彭豫立 | 全球化趨勢下中國傳媒產業的發展與影響-以報業發展為例 | 
| 88 | 96 | 樊中原 | 于保雲 | 臺北市政府職權下放區公所之研究 | 
| 87 | 96 | 樊中原    范世平 | 孫奇德 | 青藏鐵路開通後對於西藏地區影響之研究 | 
| 86 | 95 | 樊中原    宋筱元 | 張益舜 | 台北市松山區社區巡守隊成效之研究 | 
| 85 | 95 | 許志嘉 | 時文堯 | 「十六大」後中共社會主義民主意涵與作為之研究 | 
| 84 | 95 | 吳鯤魯 | 張耀徽 | 從大國外交格局與東協規範分析中國的東南亞戰略選擇 | 
| 83 | 95 | 樊中原 | 李清來 | 從「小三通」實施探討金門地區安全之研究 | 
| 82 | 95 | 高少凡 | 陳泰興 | 日本「正常國家」戰略思維之發展與挑戰 | 
| 81 | 95 | 宋筱元    樊中原 | 駱平沂 | 國境安全檢查對防制漁船走私之研究 | 
| 80 | 95 | 黃建森 | 梁長傑 | 金門地名券貨幣制度之研究 | 
| 79 | 95 | 許志嘉 | 蕭鴻恩 | 珠江三角洲經濟整合之研究 | 
| 78 | 95 | 樊中原    范世平 | 李錦樑 | 警察分局長轉型領導與勤務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部屬的觀點探討 | 
| 77 | 95 | 范世平    樊中原 | 潘啟民 | 從反分裂國家法檢視中共對臺政策之演變 | 
| 76 | 95 | 樊中原    范世平 | 張朝彥 |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日政策發展之研究 | 
| 75 | 95 | 席代麟 | 蔡志慶 | 我國對於大陸與外籍新娘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 
| 74 | 95 | 樊中原    范世平 | 林志誠 | 警察巡邏勤務實施成效之研究-從問題導向警政策略探討 | 
| 73 | 95 | 樊中原 | 唐斯淮 | 政府現行掃黑政策對抗制黑幫組織犯罪實效之研究 | 
| 72 | 95 | 樊中原 | 沈菊川 | 中共「十六大」以來推動黨內民主改革之研究 | 
| 71 | 95 | 樊中原 | 李鳳斌 | 金門高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 | 
| 70 | 95 | 樊中原 | 陳水友 | 金門縣鄉鎮清潔隊組織與功能變遷研究-從政府業務委外觀點 | 
| 69 | 95 | 樊中原 | 何安淇 | 胡錦濤時代的黨軍關係 | 
| 68 | 95 | 范世平    樊中原 | 蔡明昇 | 軍訓教官功能與角色變遷之研究─台北市高中、職校實施「國防通識教育」之影響 | 
| 67 | 95 | 范世平    樊中原 | 謝文甲 | 小三通後金門海岸犯罪偵防行為與成效之研究 | 
| 66 | 94 | 潘錫堂    樊中原 | 胡瑜君 | 中共「十六大」後對臺政策之研究 | 
| 65 | 94 | 吳學燕    樊中原 | 張家珍 | 大陸配偶假結婚問題之防制---面談及查察機制的建立 | 
| 64 | 94 | 呂郁女 | 梁正清 | 兩岸外交部網站功能性評估指標建構與比較之初探性研究 | 
| 63 | 94 | 洪孟啟 | 劉義中 | 全球化趨勢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之探討 | 
| 62 | 94 | 宋筱元    樊中原 | 楊文福 | 兩岸合作打擊毒品犯罪問題之研究-運作模式、成效及其展望之分析 | 
| 61 | 94 | 許志嘉 | 李雅欽 |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南亞睦鄰外交戰略之研究 | 
| 60 | 94 | 席代麟 | 黃進為 | 台灣石化工業政策變遷之研究-以輕油裂解廠為例 | 
| 59 | 94 | 許志嘉 | 孫佳玲 | 「大陸學歷採認」政策之研究 | 
| 58 | 94 | 樊中原    黃富源 | 葛振敏 | 兩岸推展社區警政之比較研究-從學者觀點探討 | 
| 57 | 94 | 藍三印 | 黃章汶 | 差序格局對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 
| 56 | 94 | 張世熒 | 范姜坤火 | 板橋市地方派系政治之研究-結盟、分化與式微 | 
| 55 | 94 | 許志嘉 | 王勵國 | 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 | 
| 54 | 94 | 於貽彰 黃子玲   蕭承德 | 李文仁 | 公共運輸事業邁入成熟期後在經營策略上之探討一以台北捷運公司為例 | 
| 53 | 94 | 樊中原 | 鄭貴明 | 當前我國募兵制成效之研究—以三個實驗募兵營為例 | 
| 52 | 94 | 樊中原 | 郭偉山 | 大陸農村困境與農民階層流動相關問題研究(1978~2006) | 
| 51 | 94 | 樊中原 | 田雛鳳 | 江澤民僑務思維及政策之研究(1992-2003年) | 
| 50 | 94 | 樊中原    楊開煌 | 陳佳晨 | 臺海兩岸政策中「善意」之研究 | 
| 49 | 94 | 席代麟 | 汪文君 | 中國大陸專業學位的特質與發展 | 
| 48 | 94 | 許志嘉 | 龍顯治 | 新安全觀下中共東南亞區域安全政策之研究 | 
| 47 | 93 | 樊中原 | 許奮鬥 | 中央政府與金門縣政府對「小三通」政策的分岐與爭議 | 
| 46 | 93 | 紀俊臣 | 高崇雯 | 直轄市政府組織功能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上海市為例 | 
| 45 | 93 | 樊中原 | 許奮鬥 | 中央政府與金門縣政府對「小三通」政策的分岐與爭議 | 
| 44 | 93 | 紀俊臣    樊中原 | 高崇雯 | 直轄市政府組織功能之比較研究─以臺北市、上海市為例 | 
| 43 | 93 | 紀俊臣    樊中原 | 楊建基 | 地方議會議案審議制度之研究-以臺北市議會為例 | 
| 42 | 93 | 吳鯤魯 | 楊廷標 | 金門縣高粱保價政策政治經濟分析1952~2002 | 
| 41 | 93 | 吳鯤魯 | 楊鄉懿 | 企業家與中國大陸公民社會前景 | 
| 40 | 93 | 蔡良文    黃新福 | 張耀欣 | 兩岸公務員權利與義務制度之比較研究 | 
| 39 | 93 | 許志嘉 | 羅婉如 | 1990年代以來大陸城鎮地區失業問題之研究 | 
| 38 | 93 | 席代麟 | 陳大利 | 金馬小三通政策執行之成效分析 | 
| 37 | 93 | 吳鯤魯 | 莊錦智 | 論中國大陸國家與公民社會關係之變遷-治理的觀點 | 
| 36 | 93 | 李禮仲 | 楊瀛榖 | 兩岸政經互動之法制研究 | 
| 35 | 93 | 耿曙    樊中原 | 葉奕文 | 大陸勞動政策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之影響—以台資登陸銀行業為例 | 
| 34 | 93 | 許志嘉 | 林訓誠 |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台威懾戰略與作為之研究 | 
| 33 | 93 | 梁致遠 | 吳俊輝 | 金門地區大陸食品之現況與危害 | 
| 32 | 93 | 樊中原 | 葉茂益 |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可行性之研究 | 
| 31 | 93 | 樊中原 | 李沃士 | 「小三通」後金門永續發展的策略規劃 | 
| 30 | 93 | 黃煥榮 | 施淑珍 | 我國離島地區免徵營業稅經濟效益之探 | 
| 29 | 93 | 高少凡 | 吳英龍 |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東亞戰略及美中台三邊軍事安全關係 | 
| 28 | 93 | 洪啟東 | 李永進 | 中國大陸台商產業群聚與競爭力之研究―以長江三角洲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例 | 
| 27 | 93 | 藍三印 | 黃維章 | 道路交通事故危機管理運作效能之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 
| 26 | 93 | 樊中原 | 吳新高 | 台灣公營〈共〉國際傳播機構資源整合之研究 | 
| 25 | 93 | 樊中原 | 徐衍琨 | 中共官方意識型態變遷之研究-執政掌權與政策發展的辯證關係 | 
| 24 | 93 | 席代麟 | 王子忠 | 地方議會職權運作之研究—以台北市覆議制度為例 | 
| 23 | 93 | 黃建森 | 蔣麃 | 大陸經改與台商西進問題之研究 | 
| 22 | 93 | 席代麟 | 詹麗卿 | 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組織變革之研究 | 
| 21 | 93 | 紀俊臣    樊中原 | 楊建基 | 地方議會議案審議制度之研究-以臺北市議會為例- | 
| 20 | 93 | 吳鯤魯 | 楊廷標 | 金門縣高粱保價政策政治經濟分析1952~2002 | 
| 19 | 93 | 樊中原 | 鳥襤� | 中央政府與金門縣政府對「小三通」政策的分岐與爭議 | 
| 18 | 93 | 紀俊臣 | 高崇雯 | 直轄市政府組織弁鄐坐騆�研究─以臺北市、上海市為例 | 
| 17 | 93 | 耿曙 | 吳賢卿 | 新歡與舊愛:大上海台商認同移轉之研究 | 
| 16 | 93 | 席代麟 | 吳政哲 | 海峽兩岸公立小學行政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 | 
| 15 | 92 | 席代麟 | 吳榮祥 | 河川流域管理之研究-以高屏溪流域跨域合作為例 | 
| 14 | 92 | 耿曙    席代麟 | 張國賢 | 中國大陸租稅法制改革之研究—以增值稅制度為例 | 
| 13 | 92 | 耿曙    樊中原 | 林康年 | 論危機處理機制-以台灣抗SARS疫情經驗為例 | 
| 12 | 92 | 張世熒 | 呂成發 | 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4年總統選舉個案分析 | 
| 11 | 92 | 黃煥榮    黃怡騰 | 吳奎新 | 台灣涉陸與大陸涉台法制之研究 | 
| 10 | 92 | 席代麟 | 吳榮祥 | 河川流域管理之研究-以高屏溪流域跨域合作為例 | 
| 9 | 92 | 張世熒 | 呂成發 | 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4年總統選舉個案分析 | 
| 8 | 92 | 耿曙    席代麟 | 張國賢 | 中國大陸租稅法制改革之研究─以增值稅制度為例 | 
| 7 | 92 | 耿曙    樊中原 | 梁金蓮 | 兩岸「三通」對台灣安全影響與因應作為 | 
| 6 | 92 | 樊中原 | 吳興邦 | 金門縣民眾對金廈小三通政策滿意度之研究(2001-2003年) | 
| 5 | 92 | 耿曙    樊中原 | 林康年 | 論危機處理機制─以台灣抗SARS疫情經驗為例 | 
| 4 | 92 | 洪孟啟    耿曙 | 陳怡樺 | 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的環境與延宕因素之研究 | 
| 3 | 92 | 黃富源    樊中原 | 張維鎮 | 以查緝黑槍建立兩岸治安合作機制之研究 | 
| 2 | 92 | 樊中原 | 盧本善 | 論臺北市文化環境之建構與發展 | 
| 1 | 92 | 許志嘉 | 王峯 | 《人民日報》台灣新聞報導內容研究-民進黨執政前後之比較分析 |